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育人作用,山东理工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臧晓兰充分依托学校工业技术博物馆,开展以“筚路蓝缕——走中国工业化道路”为主题的“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本次教学活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红色校史+展陈场馆+思政育人”实践教学模式,依托校园工业文化展区“大课本”,发挥思政铸魂育人“大能量”,让学生在现实的场馆讲解中学习工业知识,在行走中体验工业历程,在实践中感悟工业精神,让思政课“动”起来、“活”起来。

 

   臧老师首先从航空技术与文化展区讲解中国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背景。从波音737-500的引进,到“708”工程运10,再到如今的C919大型客机翱翔九天,中国人辗转近半个世纪的逐梦之旅从未放弃。回到那段充满激情与热血的岁月,新中国的成立,唤醒了人民群众的洪荒伟力,“一五计划”156个项目的实施,吹响了迈向先进工业国的号角。之后从机械制造技术展区讲解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发展历程。展区内钢铁雕塑、机床和机械钟等工艺制造,是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诉说着时代的变迁与工业的辉煌。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波澜壮阔、世界瞩目的工业化奇迹。最后从机车技术与农机文化展区感悟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伟大成就。蒸汽机车、履带式东方红拖拉机等代表性设备,见证着学校的历史发展和成长痕迹。如今,“北斗”指路、 “嫦娥”奔月、“祝融”探火,伟大的中国人民用智慧和艰辛、血水和汗水,建立起世界上最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

 

   活动后,航空学院学生耿继涛说:“这次实践教学让我对中国工业化的辉煌成就与重大突破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对人民伟大创造精神与卓越智慧表示由衷的敬佩与赞叹,今后将积极进取、勇于担当,为大飞机事业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赋能。” “从传统工业到现代科技的展示,让我认识到中国工业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立足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汽车工程学院学生孟祥瑞说到。

   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正面临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抢占新型工业化这一制高点,赢得发展先机权和主动权。希望同学们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始终牢记“融合、创新、担当”的校训,踔厉奋发、挺膺担当,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为中国新型工业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