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论语》课程集体备课会,课程全体任课教师参加了会议。

蔡杰主任结合自身课堂实际,着重阐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活动设计理念,通过列举丰富多样的课堂案例,深入剖析了如何围绕学生兴趣、能力与需求,巧妙设计互动性强、启发性高的教学活动,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舞台。

谢梦老师结合《哪吒》电影的相关情节,从孔子生平、成才之道、万世师表、核心思想、孔门十哲、《论语》其书六个方面分享了《论语》绪论篇的内容。以孔子生平勾勒思想根基,解析其成长轨迹和成才之道,梳理其作为教育家的精神遗产,阐释《论语》核心思想的现代价值,展现孔子和众弟子的实践图景,介绍《论语》文本的流变与发展。
顾琰老师围绕《论语》中的部分章句,从为学目的、为学态度、为学内容、为学方法、为学过程,以及孔子为学之道的现代启示,引导学生品读为学之道相关篇章,体悟孔子在学习方面的智慧,深刻理解儒家思想中为学的目的和为学的态度,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帮助学生思考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努力成长为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陈琛老师带来了《论语》君子篇课程的设计思路分享。该课程以《论语》中对君子的阐述为核心,通过生动案例与互动环节,引导学生领悟君子品质。从“君子不器” 的跨学科素养培养,到 “君子喻于义” 的职业价值观树立,让学生将经典与自身发展结合。分享旨在打磨精彩课堂,让学生浸润经典智慧,助力塑造美好品格,引发在场老师们的深入探讨与期待。
宣兆杏老师围绕《论语》中的部分章句提炼孝悌三重境界:养亲(养父母之身)、敬亲(养父母之心)、荣亲(养父母之志)。通过"父母知多少"问卷调查和"远游与尽孝"辩论,学生反思现代语境下的孝道实践,提出"游必有方"的智慧解决方案。通过课程带领学生领悟孝悌的丰富内涵,将传统孝道融入日常生活,从点滴小事做起,践行孝悌美德。
此次集体备课会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拓宽了教学视野,更新了教学理念。老师们纷纷表示,将把所学所思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不断优化课堂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