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9年4月23日,我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式揭牌成立,这是我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又一实践。

“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我们言犹在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坚强阵地。

我院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人文社会科学等课程建设,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济宁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闫剑波,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孙爱民,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弢等领导出席了我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揭牌仪式。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提高学生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不可缺少的坚强阵地。我院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直属学校领导的独立二级机构,承担全院学生《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国学经典》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1人,教授2人、副教授19人,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24人,近几年引进名校青年硕士8人,教师队伍结构更趋合理化、年轻化。

“本来觉得思政课会是冗长的老生常谈,没想到是精彩、有思想、有反思的课,一听就不想停下来”,“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一开始大家都坐在后排写作业,后来都抢前面的座位听课”……走进30多个原生态思政课堂,随机邀请300多名学生,通过手机扫码参与思政课问卷调查,调查显示,91.8%的学生表示喜欢或比较喜欢思政课教师,91.3%的学生表示在思政课上很有收获或比较有收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一年多来,学院思政课教师打响思政课质量提升攻坚战,积极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引导大学生深度参与思政课教学,使思政课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

立德树人,笃行致远。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建设,建有省级资源共享课2门,校级精品课6门,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40余项,在国家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40余篇;编写教材30余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市级教学科研奖励20余项。

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形成系列特色品牌课程,让教学内容、课堂气氛、教学形式、实践教学、沟通渠道、考核方式都“活”起来,将理想信念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大学精神融入课堂和实践教学,巧妙地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为学生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学院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以传统文化学科建设为抓手,党委书记许可带头走进思政课堂,组织编写系列传统文化校本教材,主持的《高职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新时代君子人格创新与实践》获得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将“红色基因”注入思政课课程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揭牌仪式上发布《红色文化教育》课程标准,本课程内容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沂蒙精神等党史大事为线索,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艰苦奋斗、集体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该课程将引入“学习强国”“灯塔在线”等优质平台资源,采取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实施课程深化项目、课程拓展项目、课程建设项目和课程实践项目,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教书育人使命。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成全院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和新平台。争创全国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黄大年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团队,深化思政课项目化教学改革,推进红色文化教育进课堂。积极对接学院“双高计划”工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建设,培根铸魂,培养“君子人格,大国工匠”,“德技”双能的新时代大学生。

(文/周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