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在行政楼316会议室召开新学期第一次备课会。本次备课会以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为素材,深入探讨如何将时代精神融入各门思政课程教学,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课堂。



顾琰老师以“从《哪吒2》中探寻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智慧之光”为题,进行了精彩分享。她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深入挖掘影片中的思政元素,指出影片中哪吒的成长历程、对命运的抗争以及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与课程中“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法治精神”等章节紧密关联。此外顾琰老师还分享了具体的课堂活动设计,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影片中的法律问题,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

胡鑫老师以“聚焦《哪吒之魔童闹海》”为题,结合毛泽东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深入分享。胡老师以影片为切入点,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毛泽东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影视作品中的体现。胡鑫老师首先从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独立自主”出发,分析了哪吒不屈从于命运、勇于抗争的精神。接着,她结合“矛盾论”,解读了影片中哪吒与命运、仙魔对立等矛盾冲突,引导学生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此外,她还从“人民主体”思想和“群众路线”角度,探讨了影片对大众文化的深刻影响,以及传统文化在现代影视中的创新表达。胡鑫老师还结合毛泽东思想的文化观,强调了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指出影片中蕴含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成明老师以“谈论哪吒2与习思想——课堂要生动就要有故事和故事讲解”为题,围绕三个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分享。首先,他探讨了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与现代表达,指出哪吒2作为一部成功的国漫,如何将古老的神话故事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其次,张老师分析了动漫产业体系的完善和市场运作的成熟,强调了文化产业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最后,他深入讨论了文化认同与文化反攻,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深刻揭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产业的融合路径,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启示。

郭鹏雁老师以“逆天改命 以仁为本——哪吒的觉醒与《论语》的成仁之道”为题,进行了精彩分享。郭老师结合《论语》中的儒家思想,从人物关系、台词和人性角度深入探讨了哪吒的成长与儒家“仁”的深刻联系。郭老师首先从人物关系入手,分析了李靖与殷夫人对哪吒的亲情之爱,以及太乙真人对哪吒的因材施教,体现了儒家“孝悌”与“有教无类”的思想。接着,她通过解读影片中的经典台词,如“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引导学生感悟儒家“仁者爱人”与“自强不息”的精神。最后,她从人性角度剖析了反派无量仙翁的角色,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冲突与儒家“克己复礼”的修身之道。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借鉴其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儒家思想的理解。
本次备课会通过四位老师的精彩分享,充分展现了将影视作品与思政课堂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思路,为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路径。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备课会为契机,积极探索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模式,将时代精神与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